圖與文︰本報記者許可紐約報道
一名胃癌晚期華裔無證客的故事
在車水馬龍、五光十色的紐約市,有著一群生活在主流之外的群體——無證移民。他們數量龐大,卻又如同「隱形」;他們同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之中,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天空;他們辛苦打拼求生存,付出的卻可能是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
2019年伊始,紐約市長白思豪宣布了他龐大的「全民健保」計劃,希望為紐約市目前包括無證移民在內的約60萬名無健保人士提供健保。與此同時,由民主黨掌控的紐約州議會力推為所有紐約民眾構建生命安全網的「紐約衛生法案」,但飽受爭議的法案的命運仍懸而未決。在聯邦政府移民政策收緊的大勢之下,生命的重量是否高於一切?紐約無證移民就醫問題將何去何從?
被忽視的身體預警
2018年5月25日,74歲的無證客郭玉先感到從未有過的強烈且持續性的噁心與暈眩,他不得不前往高雲尼醫院就醫。這是他自1997年來美後第一次前往大型公立醫院看病,而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寒意——四個月後,郭玉先被診斷已進入胃癌晚期,癌細胞已擴散至胰腺。
危險降臨前並非毫無預警。早在2013或2014年,郭玉先就已時不時出現胃痛、胃反酸的症狀。而在2018年5月至8月三個月內,這個身高約1米65的老人體重整整掉了17磅。但郭玉先最初對這些徵兆並沒有太在意,「每次我自己在華埠藥店買了些非處方藥吃下後,人就感覺好了一些。」
而令郭玉先不去正規醫院或醫生那裡就診的深層原因在於,他一直認為作為一個無證客,他無法享受美國的醫療照顧資源,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更不可能負擔高昂的醫藥費。此外,自己有可能在就醫過程中面臨被遞解出境的風險,「我以為像我這樣沒身分的人,什麼都只能指望自己。」
除了胃部不適,郭玉先感到噁心、暈眩的情況在他被確診罹患胃癌前也持續了很長的時間。郭玉先說,以前當他感到頭暈目眩時,他通常會去華埠的藥房買一些例如暈車藥之類的藥物來緩解症狀。雖然往往這些藥吃下去後郭玉先都會感覺好受很多,但2018年5月25日的情況卻不一樣了。即便郭玉先照往常那樣吃下了平時用來緩解暈眩的藥物,但他感覺「整個人還是暈得不行。」他無法站穩,甚至坐穩,只好趕緊扶著床沿躺下。
「我感覺有些不對勁,」郭玉先說。他不記得自己在床上休息了多久,在能夠起身站穩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前往最近的公立醫院高雲尼看病。
當看病成為一種奢侈
醫生對郭玉先進行檢查後,診斷噁心和暈眩是高血壓所致。然而,郭玉先的胃部不適也引起了醫生的注意。醫生建議郭玉先做一次胃鏡檢查,由於等待名單長,胃鏡檢查最快只能安排到9月21日。
在做胃鏡時,郭玉先一直盯著監控顯示屏,「當時看到胃裡面有好幾團黑乎乎的東西,就知道可能不妙。」胃鏡圖像顯示,郭玉先的胃竇裡有多個腫塊。郭玉先被要求進一步做活體組織檢查。9天後,醫生診斷郭玉先患有胃癌並可能伴有轉移,後來被證實癌細胞已轉移至胰腺。醫生認為,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療,郭玉先可能只剩下6個月的生命。
一名講中文的義工把醫生的診斷翻譯給了郭玉先,聽到「癌症」二字的郭玉先腦子嗡的一下一片空白。「我當時就蒙了,我沒想到會這麼嚴重。」郭玉先對之前自己忽視身體發出的種種警告沒有及時就醫而感到後悔——他已經有22年沒有回中國,沒有見過國內的家人,他還有一些未償的心願,他不想死。
1997年,郭玉先從瀋陽偷渡來美。郭玉先說,自己一開始只是想和幾個朋友來美旅遊,順便看看有什麼機會,但晃著晃著就在美國呆了22年。他從洛杉磯輾轉行至紐約,曾在中餐館幹過一年,後來又斷斷續續從事了約15年的建築工作。作為一個沒有身分的無證移民,郭玉先沒想過自己有「退休」的一天,「我沒醫保,沒有退休金,沒有政府福利,如果不工作,就沒有收入。」
但當郭玉先68歲時,年邁的他漸漸覺得幹起建築工作時有些力不從心了。憑藉著之前攢下的一點存款和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的微薄收入,郭玉先艱難度日。隻身一人的他常年居住在包厘街的「散仔館」,「散仔館」裡用木板將一層樓的空間隔成一個個逼闕的隔間。郭玉先租下了一個隔間的一張床位,一個月租金約150元。
而郭玉先用這150元換來不過是比一張單人床稍寬一點的空間,昏暗的隔間裡充斥著煙味和霉味,蟑螂在牆壁、桌面上和床邊隨處可見。在這樣窘迫的生活狀況下,看病對於郭玉先來說已成為一種奢侈。「如果我有合法身分,有了醫保,至少一年可以去做一次體檢。不會拖這麼久才去看醫生,事情也不會變成現在這樣。」郭玉先嘆氣道。
緊急白卡帶來生命轉機
雖然奧巴馬政府推出的可負擔健保法案令美國公民和永久合法移民從中受益,但像郭玉先這樣的無證移民卻被排除在外,他們沒有資格通過健保市場購買健保計劃。根據聯邦政府的相關規定,絕大多數無證移民也沒有資格申請針對低收入者的「醫療補助」保險(Medicaid,俗稱「白卡」)。這令無證客們除了在日常預算中削減醫療花費,幾乎沒有其他選擇。
而事實上,郭玉先或許本可以不必承受如此巨大的代價。在紐約市,向郭玉先這樣的沒有資格申請或無錢購買任何一種免費或廉價健保計劃的人,可能滿足申請「紐約市健康及醫院管理局選擇(NYC Health + Hospitals Options)」計劃的條件。該計劃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為其制訂免費或優惠的支付醫療費用的方案。
作為與主流社會相對脫節的無證移民群體的一員,郭玉先從來不知道還有其他的可負擔的就醫方式供自己選擇。如果他之前就加入「紐約市醫管局選擇(NYC Health + Hospitals Options)」計劃,至少每年體檢的願望不再是奢望,在該計劃提供的免費癌症篩檢服務的幫助下,郭玉先也許就能更早地接受癌症治療。「我不會英語,也沒有人告訴我其實可以獲得這些醫療資源。」郭玉先說。
不幸中的萬幸是,郭玉先在醫院指派的社工的幫助下申請了用於「緊急情況治療的醫療補助保險」(Medicaid for the Treatment of an Emergency),該計劃對於申請者的移民身分沒有任何限制。
「緊急情況治療的醫療補助保險」為郭玉先提供了用於治療癌症所帶來的危急狀況的幾乎所有的醫療費用。郭玉先於去年11月在表維醫院接受了免費的胃部手術後,目前正在參與紐約大學醫學院主持的一項與治療胃癌有關的免疫治療與化療相結合的臨床試驗。
郭玉先說,自己是自願參加這項臨床試驗的,「我知道我現在正在享受美國醫療系統的好處,我也想為醫學研究做一些貢獻。如果臨床試驗成功了,那會拯救更多的生命。如果失敗了,我也不後悔。我只希望在死前能夠回到中國。」
[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Sing Tao Daily.]